按时来到相约地点,一身运动装的郁卫江走到我的面前。“今天我们的主题是什么?”他放下随身的运动包,笑着说,“其实,我的故事很简单。今天与其说是一次采访,不如说是我们之间一次友好的聊天,或者是一次互动的EMBA授课。”作为一家产品畅销国内、远销欧亚、在业内享有盛誉的高科技制造企业的董事长,他给人的感觉平实自然、谈吐风趣,他就是我校自动化82级校友、上海中业电梯有限公司董事长郁卫江。
1982年,郁卫江被辽宁建筑工程学院(我校前身)录取,就读于自控系。大学期间,勤奋刻苦的他顺利地通过了大学本科规定的所有课程,对于学校的英语教学,郁卫江记忆尤为深刻:“我们学校非常重视英语教学,每个学期都有英语课程,当时感到很不解,但后来在工作中却发现它的重要。”毕业后,他被分配到中国迅达电梯有限公司上海电梯厂工作,那是改革开放后的第一家中外合资企业,技术资料多为英文,与外国同事之间的沟通也需要英语。“经常有听不懂的句子,只好拜托他们写在纸上,才能结束‘pardon’半天的尴尬。”他继续说,“等到真正跌了跟头,才会知道努力的重要性。语言与天分无关,只要一直听它、用它,就一定能学会它。”采访的间隙,郁卫江时常冒出几句英语来“考验”我们,因为如今的他还在学习英语。
作为上世纪80年代颇为稀少的大学生,在工作单位,郁卫江倍受同事和上司的关注,这也意味着他要比别人更努力、更勤奋。“我们学校的名气也许比不上许多重点名校,但正因如此才养成了我们谦虚谨慎的处世风格和勤奋努力的生活习惯。积累得多,会的就越多,也就成了骨干,成为企业里重要的角色。”他感慨地告诫我们:“其实,吃亏就是占便宜。如果你比别人干得多,那你一定比别人有更多收获。同学们,你们也是如此,无论生活还是工作,不要计较付出,要正视吃亏。”
就这样,郁卫江在上海电梯厂一干就是兢兢业业的11年,他不仅成为电梯配置调试的技术骨干,还学到了电梯生产、安装、维修等技术和管理方法,以及市场的营销模式,为接下来的创业做好了充分的准备。他说:“在上海电梯厂的11年间,我做过安装工、维保工、调试工程师,甚至大型项目经理等。对我来说,每一份工作和委任都为将来做好了铺垫。”
上世纪90年代,他多次被派往国外学习工作,亲眼见到当时国外繁荣的市场景象后,他坚信:中国的明天一定会如此,市场经济一定会在中国蓬勃发展。于是,他萌生了创业的念头,决意放弃优渥稳定的工作而选择“下海”,成立了中业电梯有限公司。一封饱含对迅达电梯厂多年培养感恩的辞职信,预示着他创业之路的正式开启。凭借较低的价格优势、高标准的产品以及口口相传的信誉,入行仅5年的中业成为电梯行业内的一匹黑马,自动扶梯、自动人行道等产品融合了国际电梯发展的最新技术,享誉海内外。忆及此,郁卫江说:“在以前的创业环境下,我能成为最早的一批企业家,是因为抓住了发展实业的黄金时期,随着时代的进步,如今的企业发展更需要创新的思维、精准的定位。”今年53岁的郁卫江,正在蓄势待发,等待他人生的又一次“黄金时期”。
从马斯洛理论到人际交往,从文学阅读到历史典故,郁卫江总能侃侃而谈。“很多人问我成功的秘籍甚至经验是什么,其实哪里有什么成功秘籍,更多的是天时地利人和的机遇。”我久久品味着这句话,想不出一个词能形容眼前这位成功的企业家,因为博学与谦逊、幽默与善言、睿智与勤奋已然交织在一起,令人敬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