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06月13日星期三,本学期第15周
当前位置: 建筑大学首页>>新闻网>>文化育人>>正文

浑南东路的日子□ 城市管理14-1 黄珊

2017-06-23 15:23  校报编辑部  (阅读人数: )

时光易逝,寸暑难留。回首身后的日子,三度寒暑的脚步轻得没留下一点声响。时间的发丝滑过春天里的梨花瓣,脚尖踮过夏天里的青草尖,手掌抚过秋天里的金麦穗,唯有冬天的雪地留下了它的痕迹,可也都随着来年的春风消失得无影无踪。2017年已经过半,此刻,时钟的指针停在了六月。

六月里有连绵的小雨、高挂的艳阳和最让人舒适的晚风;六月里也有停不下的蝉鸣,晒黑的脸庞和分离前的互诉衷肠。六月的天风轻云淡,可空气里混杂着希望与感伤。对于大四的学姐学长们来说,播放了四年的电影即将散场,错过的画面不会再重复上演,记下的故事只能在回忆里一遍遍回放。坐在身边的人也将互道珍重,走向不同的方向。有些人可能还会重逢,有些人却从此匿在山水间,再无交集与联系。人生的路上总会有同行的伙伴,可是不会有人从起点到终点都在身旁。

时间赐予我们种种经历,经历让我们在面对同一件事时有了不同的心态。大一时的“毕业季”在我看来是一场热闹的狂欢,那时的我依然停留在初来大学的喜悦中,并没有感受到那份离别的伤感。学长们在操场上喊着想说的话,笑着、闹着;学姐们摆着各种好看的姿势,拍摄着厚厚的一沓照片;长廊里来回穿梭的毕业生们都是笑着的,眉眼弯弯;第二年的“毕业季”更多的送别和祝愿,可是这一次,在狂欢的背后,我见到了在桌子上哭泣的学长,感受到了毕业看似喜悦背后的浓浓不舍,也没有勇气陪助班姐姐走完最后一段离校的路。

如今,大三的我站在了“毕业季”的门口,门外是曾经手把手教我写散文、写新闻的他们,是我想家时借我肩膀依靠的他们,是我考试失败时贴心安慰我的他们,是一直把我当成妹妹有求必应、却忘记了自己并不比我年长几个月的他们……我对他们充满了感激,也带着份说不清道不明的依赖。他们的存在会让我更加勇敢、更有底气去面对挑战、与困难过招,挑起一个又一个重担,经历一次又一次风雨。晚风拂柳,笛声缠绵,有不舍,也有他们教给我的豁然。

大四就在眼前,这一次我能看清他们纠结的面庞,以及眼底闪烁着的未知。我常常会预想不久后属于我的毕业季,起初是隐隐期待的,尽管许多人抱怨着外面世界的未知,可胸腔里这颗年轻的心总想要去闯荡一番。再后来一想到分别,眼睛里就会不自觉涌上红红的伤感。朝夕相处的室友就像家里的姐妹一样,每个早晨我们在同一个时间洗漱,吃着口味相同的午餐,每天手拉手走过长廊,在操场的跑道上一起锻炼。我们分享着各自的欢喜,包容着彼此的坏脾气。如果到了那天,我所在的房间里没有了她们的震耳大笑,没有了她们给亲人打电话时的吴侬软语,没有了亲切的“鞍山口音”,没有了争抢穿衣镜时的拥挤……我不敢再去想,即便未来还会有人来到我的身边,可再也不会是她们几个这样让人牵挂的姑娘。

我掐着手指计算,留在校园里的时间不满一年,已经不够让我将建大这方土地再看一遍。即便在这里已经生活了三年,可我总觉得自己错过了某些时刻,错过了某些美景,错过了许多值得珍藏的回忆。建大的校园对于我来说有一种魔力,在这里所处时间越久,就越贪恋她温暖的怀抱,就越眷恋这里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从前觉得不起眼的角落里如今好像开满了小花,从前经常会忽视的小片树丛也变得风姿绰绰,从前自己眼前一切的平凡都变得不同寻常,从前自己内心深处认为无足轻重的小事儿也变得让人难忘。

如今,“浑南东路9号”已经不单单是一个地址,还是一个充满亲切感、充满归属感的代名词。这里有我们奋斗的过往、有我们浪漫的情怀、有我们无法忘怀的青春梦想。日子很短,从长廊入口走到出口的时间也不过只有四年;未来很长,建大情将在我们的血液里一生滚烫!

 

上一条:独家记忆 □ 2017届毕业生 李莉 下一条:花开半夏离别时□ 给排水13-5 周思宇

关闭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